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武汉科技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次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校师生热切关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动态,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反响热烈。

校党委书记 倪红卫: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准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剖析发展环境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学习全会精神,我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武汉科技大学肩负着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率先突破”的使命,“十五五”既是发展机遇,也是破局挑战,必须多管齐下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建领航,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改革,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深入了解师生需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师生干事创业热情,凝聚起推动学校发展的磅礴力量,为学校“十五五”良好开局和长远发展筑牢根基。要提升政治站位,主动将学校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紧跟国家政策与行业趋势,灵活调整学科布局,加强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确保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为国家输送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精准对接湖北“支点建设”,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投入,鼓励高水平科研,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推动成果转化,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更多武科大力量。

校长 吕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国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蓝图、锚定了方向,意义重大深远。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我深感使命如磐、责任在肩,唯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强劲引擎,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信念,全力开启学校发展的崭新征程。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新时代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强化“钢铁品质、社会英才”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全面塑造以学生为中心育人新格局,推动学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跨越与进步。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优化学科布局,完善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优势学科与前沿领域的交叉融合,集中优势力量打造高峰学科与品牌专业,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布局未来技术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要广泛倾听师生员工及校友的意见,系统谋划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突破中勇当先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争先。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曹伟:作为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部门工作者,我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将其融入学校“十四五”工作总结和“十五五”规划编制中。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科学分析“十五五”期间学校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发挥学科建设龙头作用,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校情,按照“纵向比较有发展、横向比较上水平”的原则,聚焦发展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高质量编制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

本科生院执行院长 丁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又一个“五年蓝图”。中国的成功道路一再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成功的密码在于党始终把握发展规律、掌握了历史主动。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的大时代,我们要紧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与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把握好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机遇,做好学校“十五五”教学专项规划,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生院院长 程常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教育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十五五”时期,研究生院将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要求,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研究生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最佳结合部的优势,努力实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科学技术发展院院长 夏绪辉: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系统整合校内科研资源,着力推进有组织科研。积极发挥省属头部高校的源头创新作用,深度融入国家在新材料、冶金等关键领域的战略布局,加快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增强高端智库服务效能,推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引育,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形成“建制化、体系化”的科技创新格局,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湖北支点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园建设处处长 王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校园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以师生为中心,着力解决好师生刚性需求和学校高质量发展需求;要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确保基本建设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加快建设绿色低碳校园,推动实施光伏进校园、水电智慧化管理、智能网联宿舍等项目,加快形成校园绿色低碳学习生活方式,增强学校绿色发展动能。

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 罗圆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制定,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为高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工作实效,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合作,拓展统计、计算机等优势学科的联合培养项目,提升合作办学质量;结合学校特色,优化国际生源结构,精准对接市场与政策导向,推动招生工作提质增效;统筹推进国际合作项目扩容与内涵发展,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平台,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校友工作与社会合作处处长 刘泽喜:“十四五”期间,面对一次次重大挑战,国家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思当下、谋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审视发展道路上的时与势、危与机,谋划“十五五”时期光荣伟大的前进路线。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汇聚奋进力量,为加快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李胤: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我们将结合全会对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部署,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领域,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团队,深化产学研协同,推动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贯通,实现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双创”力量。

材料学部执行主任 李享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抓手。这就要求我们在材料学科建设中,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学科生长点,努力提升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材料学部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行业发展和国家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材料专业人才,努力推动材料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城市建设学院院长 黄诗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学院在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培养土木工程学科卓越工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指明了路径。我们将把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日常管理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土木工程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将继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有组织科研,力争在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韧性城市、智能防灾减灾等重要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提升国家工程建设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贡献更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刘文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和“大思政课”,讲准、讲全、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学理和道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运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教育场景,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吸引力和实效性,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 刘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将坚持以AI为核心驱动力,巩固冶金自动化领域核心优势,大力发展智能感知、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等方向,聚力攻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推动AI在高端制造、精密控制中的创新应用。将推动AI深度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构建“AI+”课程新体系和实践创新平台,全面提升学生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

医学部主任 田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的高质量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医学教育“健康至上”的使命高度契合,启示我们要融入人工智能、精准医学等前沿科技,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当前医学部正处于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科研水平的关键期。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己任的信念,持续学习、勇于创新,围绕“健康中国”战略,聚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谋划好医学部“十五五”规划,为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材料学部辅导员 郭家麒: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擘画了蓝图,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节点。作为工作在育人一线的高校辅导员,我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勉励学生锻造“科创报国”心、引领学生筑牢“材料强国”梦,用自身行动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校团委兼职副书记 姜睿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立足岗位实际,通过主题团日、青年讲师团等形式,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用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扎实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努力做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

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2024级研究生 雷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明确部署,使我愈发明晰研究生所担负的使命。作为研究生会学生干部,我们将锚定“科技报国”的实践方向,牢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号召和团结广大研究生深耕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挺膺担当。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项目负责人 郭其闱: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我认识到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不仅要面向企业,更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我们要提升专业素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把个人成长发展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5级本科生 马顷禾:“十四五”时期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也让我对“十五五”时期充满期待。未来我将深耕专业知识,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融入理论学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