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武汉科技大学校训



我校校史沿革,可上溯到张之洞在武昌昙华林创办的湖北省中等工艺学堂。不仅“崇实去浮”与张之洞的办学思想直接有关,而且“厚德博学”也是他一贯的理念。1873年9月,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倡导“通经致用”的治学宗旨。为了改良学风,张之洞于1875年春创办了尊经书院,希望培训一批“通博之士,致用之才”。他提出“非博不通,非专不精”的治学方法,认为经学、史学、小学(指文学、训诂、章韵诸学)、地理、算术、经济、诗词、古文等都有学问,应该“无所不通”。他要求学生认真读书,涉猎广泛,同时又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二、三门“专门精求”,“期必有成”。该院严格的教学制度和考试程序,使学生处于一种竞争奋进的学习环境。张之洞在其治学经验谈中对士子提出“德行谨厚”、“人品高峻”、“立志远大”、“砥砺气节”等品德行为方面的要求,提出了读书治学的一些重要原则,如“读书宜读有用之书”,“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等。他所谓“有用”,即可用来“考古”、“经世”和“治身心”。他还指出:“为学忌分门户”(在学术上应破除门户之见),都应“以躬行实践为主”,使学者达到“有品有用”(道德文章集于一身)。在张之洞的倡导下,尊经书院逐渐形成了“沉静好学、崇实去浮”的良好学风。

“厚德”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即优待、推崇、重视;“德”,即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注重德育。“博”,即多、广、丰富;“学”,即学习、模仿、学问;“博学”,即多学勤问、学问渊博。“崇”,即重视;“实”,即实在、实际;“去”,即除掉、除去;“浮”,即浮漂、浮躁、浮华;“崇实去浮”,即崇尚扎实,去除漂浮;推崇实在,除掉浮躁;注重实践,严禁浮夸;提倡立足实际,反对华而不实;倡导真才实学,不要虚假作风;追求实用实效,切勿徒有虚名。

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中等工艺学堂,最初是采取在工厂中附设学堂的办法,如汉阳铁厂附设有矿学堂和化学堂各一所。1898年春,创办了湖北工艺学堂,力图培养工程师和技师。学堂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每天学习8小时,其中讲堂学习4小时,又以“必须亲手操作,方能切实通晓”为原则,让学生在教习和技工的指导下,从事实际操作4小时。1901年,他上奏呼吁兴办工艺学堂,培养工程师:“择读书通文理之文士,教以物理学、化学、算学、机器学、绘图学,学成使为工师”,“工师皆是学人”。1902年,他将工艺学堂改设于原江汉书院,打算办成一所高等学堂。由于还没有中等学堂毕业生,便规定新生入学后,前两年补习预科,后两年进入正科,4年毕业。后因张之洞再调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端方督办新校舍,到1904年底方竣工,1905年开学,招生数十人。由担任自强学堂提调的程颂万任总办,东京工科大学毕业生花鸿泰为教习,培养的学生能够制造各种实用的新式机器。由上可见,我校校训词继承了创始人张之洞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


校训规范字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