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校风 求真务实 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科学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炼,也是武汉科技大学办学一百多年来学校风气的积淀 求真务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从汉书中提及的“务实”、“求真”的实事求是学风,到唐代经学家颜师古训“实事求是”为“务得事实,每求真事也”,再到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的“即物穷理”,他们所暗含的求真务实思想还仅仅指做学问的态度。到后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命题,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以及近代的一些学者对此的论述,则更多地强调对事物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把求真务实看作认识论上的问题。这为“求真务实”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张之洞于1898年2月在武昌万寿宫创办了湖北工艺学堂,在“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的引领下,形成湖北工艺学堂“面向实业需求,培养实用人才,倡导崇实学风,强化实训动手”的“四实”办学观念,形成了务实的传统。后学校几经更名,几度搬迁,但“四实”思想始终传承。1958年,学校更名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学校在传承“四实”理念的基础上,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培养“‘崇实’为人、功底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赋予“求真务实”校风新的内涵。1995年三校合并后,学校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通过大讨论,明确了“求真务实”的校风,突出体现求真且务实、去浮而求实的“崇实”育人理念。一百余年来,学校传承并发扬“求真务实”传统,彰显钢铁冶金学科优势,培养出一大批扎根生产第一线,求真务实、引领冶金工业科技发展进步的高素质人才,为促进我国钢铁冶金等行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