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阶段性工作成果展示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创建于2008年,由原城市建设学院交通运输系和机械自动化学院车辆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办学历史最早源于1965年开办的汽车维修与建筑机械两个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700余人,设有车辆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物流工程、交通工程4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物流工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交通工程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拥有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5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香涛学者1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人。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党对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支部主题党日、示范党课、理论专题学习,实施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系部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到系部讲党课等活动,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师风师德专题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关心关爱教师成长,增强教师获得感与幸福感。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制,将教材选用、学术讲座内容把关、外文版教材选用等的审核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初步形成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近三年来,获校级及以上思政类教学比赛奖项3人次,获批思政示范课立项2人次。运输与物流工程系党支部、汽车工程系党支部通过学校样板党支部培育单位的验收;学院党委成为第三批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许小伟老师获得“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及武汉科技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22-2024年学院教师获校级“三育人”标兵和先进个人3人次,共组织15场线上线下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学生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1人获评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1人获评长江学子,1人获评湖北省优秀抗疫志愿者,3人入选湖北省青马工程。
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积极推动一流专业建设
学院立足当前,紧密对接汽车、物流、交通等产业和行业需求,同时放眼未来,布局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新兴领域和前沿技术,于2023年撤销汽车服务工程专业,2024年撤销交通运输专业。开展了“物流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交通工程+工程管理”新工科建设,2023年开设智慧物流、智能交通与建造两个微专业。为应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助力克服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人才紧缺的问题,围绕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学科专业设置布局要求,经教育部批准,2024年起增设智能车辆工程本科专业。
物流工程和车辆工程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和交通工程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车辆工程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三、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培育青年教师成才
学院持续开展专业责任教授团队考核制,整合课程资源和师资,形成有效的团队机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有力保证本科教学稳步运行,促进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每年年初签订任务书,年底成果考核,形成责权利明确的团队管理制度。同时,每门课程建立课程团队,优化课程资源,合力促进课程建设。汽车工程系、物流工程课程组分别于2019年、2023年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院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一是为新进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从多方面培养、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二是积极鼓励教师国内外访学、交流,提高国际视野综合素质;三是通过教学表彰等形式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并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学院教师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3项,校级教改1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在校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16项,近三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研项目8项。
四、聚焦课程建设,全力打造五类“金课”工程
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重点实施“金课”工程,对“五类金课”进行大力支持和培育,并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获批了6门一流本科课程,省级3门,校级3门,包含线上、线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类型。
近三年一流本科课程
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年度 | 类别 |
1 |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 陶军 | 2021 | 省级线上一流课程 |
2 | 道路交通安全 | 柳祖鹏 | 2022 | 省级线上一流课程 |
3 | 交通系统分析 | 冉茂平 | 2022 | 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4 | 交通工程学 | 何雅琴 | 2023 | 校级线下一流课程 |
5 | 项目管理 | 孟芳 | 2023 | 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6 | 汽车零部件物流仓储设施设备规划虚拟仿真实验 | 梁晓磊 | 2021 | 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学院针对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建设了一批在线开放课程及其他网络课程资源,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共享。
近五年网络在线本科课程
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年度 | 平台 |
1 |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 | 柳祖鹏 | 2021 | 智慧树 学堂在线 |
2 | 交通系统分析 | 冉茂平 | 2021 | 智慧树 |
3 |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 麻友良 | 2019 | 优课联盟 |
4 | 汽车构造·底盘篇 | 游彩霞 | 2020 | 智慧树 |
5 | 汽车专业英语 | 邓明星 | 2020 | 智慧树 |
6 | 物流前沿理论与方法 | 张绪美 | 2021 | 智慧树 |
7 | 物流系统工程 | 吴小珍 | 2020 | 智慧树 |
8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 高俊 | 2020 | 智慧树 |
9 | 项目管理 | 孟芳 | 2021 | 智慧树 |
学院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面向国家、行业领域需求及专业特点,制定各种措施,鼓励老师积极建设优秀教材,并将自身教学科研成果融入到自编教材中,促进国家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近些年,学院教师出版系列教材近30部,获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为本科专业教学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强化科创能力训练,搭建“教赛创”多维度双创平台
通过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及专业竞赛,推进“以赛代练、赛练结合”、“以训促创、训创融合”的培养理念。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经过十余年的传承和创新,FSC赤骥车队拥有巴哈、电动方程式、燃油方程式和无人驾驶4个项目赛车的车队,是学生科技创新的一张靓丽名片;“智慧交通创客中心”为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自主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可靠保障。近三年来,学生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获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高水平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41项,其中在“互联网+”“挑战杯”等A1类高水平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项。
六、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构建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
将课内实验、大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科研训练、认识实习、课程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有机整合,以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为主体,以智慧交通创客中心为辅,校企创新融合为特色,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并深化实习内容的多样化、兴趣性与专业启蒙效果,构建了车辆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物流工程、交通工程专业交叉,全方位、阶梯式的“六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先后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河南牧原物流有限公司、武汉邮区中心局、湖北交通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公司等单位合作建设了4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各专业学生参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需求。(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迎评促建】专栏:https://news.wust.edu.cn/ypcj.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