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科大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中国报道:“劳”育为笔,绘就成长新画卷——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劳动创新实践探索

发布者: 编辑:程毓 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5月,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与倡导,从劳动教育、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心理健康融合的角度出发,依托多样化的校园活动,深入探索劳动教育的创新模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在国家强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关键作用的背景下,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紧跟教育步伐,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围绕“‘劳’育为笔,绘就成长新画卷”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校园活动,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范例。

以劳动意识培育为基石,塑造学生价值观念,涵养品德修养。以劳动意识培育为基石,塑造学生价值观念,涵养品德修养。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深刻揭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我校以树立正确劳动观为突破口,借助劳动教育活动,从校园日常劳动场景中挖掘素材,发现劳动之美,传递劳动正能量。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黄家湖教育行、寝室走廊大清洁、祝福传递、清明扫墓等活动,引导学生领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懂得感恩、勤俭节约、奋斗不息的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社会弘扬劳动精神注入青春力量。

以劳动习惯养成教育为关键,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育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劳动无疑是磨炼意志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在我院,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诸如校园植物挂牌活动,让同学们在识别植物、亲手挂牌的过程中,亲近自然、增强责任意识;盆栽种植活动,从翻土、播种到悉心照料,同学们全程参与,体会耕耘与收获的不易;寝室门装饰活动,大家充分发挥创意,动手布置,打造温馨寝室环境。同学们在这些劳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意志,逐渐塑造出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进而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迎接学习与生活中接踵而至的各类挑战,最终收获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劳动素养提升为核心,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提升社交能力。“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集体劳动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契机。我院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制作漆扇、纸袋大改造、青团制作、包粽子、非遗扎染等活动。制作漆扇活动中,同学们围绕扇面设计、漆料调配、绘制工艺等环节,各展所长、热烈交流,共同赋予漆扇独特魅力;纸袋大改造活动里,大家分组讨论创意,有人负责裁剪,有人专注装饰,齐心协力将普通纸袋变为兼具美观与实用价值的手工艺品;青团制作时,从准备食材、揉制面团到包馅蒸煮,同学们分工明确、默契配合,在袅袅清香中感受传统美食制作的乐趣;包粽子活动中,新手向老手虚心请教粽叶折叠、馅料填充、捆绑技巧,彼此帮助,让一个个精巧的粽子成型;非遗扎染活动,同学们围坐一起,探讨图案构思、扎结方法、染色步骤,在色彩晕染间共同领略传统技艺的神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分工协作、互相支持,不仅提升了劳动技能,还培养了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以劳动创新教育为导向,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助力心灵成长。劳动是脑力与体力的融合,蕴含着无限创造力。我院积极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兴趣培养、审美提升相结合。通过举办变废为宝、植物拓染、制作书签、缝补、手绘风筝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劳动中的智慧。在变废为宝活动中,学生们脑洞大开,把闲置的塑料瓶、旧衣物等废弃物重新构思、改造,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与价值;植物拓染活动里,大家精心挑选叶片,通过敲打、印染等方式,将自然的纹理与色彩永久留存于布料之上,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之美;制作书签活动中,学生们运用彩纸、干花、丝线等材料,凭借独特的创意和灵巧的双手,打造出风格各异的精美书签;缝补活动时,同学们认真穿针引线,对破损的衣物进行修补、装饰,在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节约意识;手绘风筝活动中,大家在风筝表面尽情挥洒颜料,绘制出五彩斑斓的图案,当风筝翱翔天际,也放飞了同学们的梦想与创意。还组织了光影校园活动,让学生用镜头捕捉劳动之美,使劳动成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审美体验和文化创造。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最光荣。”在新时代教育征程中,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通过创新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愉悦身心、磨炼意志、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质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李梦洁,卢诗涵)

http://msgc.chinareports.org.cn/msgc/news/12533.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