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我校科普基地走进小学课堂讲授“水科学”第一课

发布者:周文君 编辑:朱佳怡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见习记者周文君 摄影耿文潇)“从长江水到饮用水要经过哪些步骤?”“长江水中的浑浊物如何实现净化?”4月24日下午,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务团队走进青山区滨江未来实验小学,为一年级45名小学生们带来了以“大手拉小手·共护长江水·同绘生态美”为主题的科学家精神及科普实验教育活动。

志愿者方吕以“李四光立志报国的故事”宣讲启幕,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分别学习船舶制造、采矿、地质专业,将一生的理想奉献给祖国,创立地质力学,被誉为“中国地质学之父”。在谈到“你有过什么样的理想时”,小学生们的双手如春苗破土般踊跃地举起,卢舒言激动地说:“我以后要当一名医生,我要去救很多的病人!”刘雅菲说:“我以后要当一名科学家,因为我想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像李四光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样!”

65787

“水为什么是‘生命之源’?”志愿者张科从水的分类、形态,以及长江水的净化过程为学生们解答疑惑,让环保的种子在童心沃土中萌芽,“长江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让水变得浑浊,有谁知道如何将浑浊的水变干净吗?”同学们争着抢答:“有一种魔法药水加进水里面会让脏东西沉下去,再过滤掉就能把水变干净!”张科为学生们介绍了净化过程中常见试剂如絮凝药剂、活性炭,并为他们手把手展现了水中浑浊物净化与水的颜色净化实验。

烧杯中的水从浑浊到透明,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忍不住“哇哇哇”满堂惊叹。他们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戴上手套,开始化身“小小工程师”模拟净化实验。用滴管吸入半管黄色和无色絮凝药剂,滴入带有泥沙的浊水中,再用搅拌棒将其均匀呈现,没过几分钟,原先的黄色浊水立马“改头换面”成为清澈的水资源。“里面像沙尘暴一样!”杂质“手拉手”团团旋转沉入杯底,不少学生激动地欢呼。“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带他们做实验,在这里也能够当一回小老师,我很荣幸。”志愿者刘云霞谈道,她用微笑与耐心指导学生们顺利完成实验。

3EBBD

在“水的颜色的净化”实验活动中,志愿者们指导小学生们进行活性炭过滤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经活性炭过滤后,“彩色水”立马变成“无色水”。“我知道这个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彩色的色素被留在活性炭中啦!”在实验总结环节,刘婕兮笑着说,她表示自己喜欢海龟,未来想要成为研究海洋的科学家,为国家做贡献。

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骨干教师范先媛总结:“我们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为学生开展矿产、环保、安全科普教育,同时对他们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希望先辈的火炬,照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据悉,该学院科普基地从2016年到2025年建立已持续九年,累计科普青少年近万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普基地于2022年被评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师生志愿者不仅将中小学生“请进来”在科普基地实验室动手实践,而且也“走出去”,进入社区或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同时,该学院科普基地“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务团队也连续三年为中小学生进行“长江环保知识宣讲”科普活动,累计科普学生五百余人次,助力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意识。

7125B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