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一堂延续四十年的理想信念课

发布者:陈孖川 编辑:程毓 发布时间:2023-06-05 浏览次数:

“又是一届‘红安行’,红安精神代代传!”5月14日晚上,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学弟学妹赴红安的消息,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22届校友高天歌感叹。

大二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高天歌曾赴红安参观学习。回来后,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我要投身基层。如今,他作为选调生,在鄂州市汀祖镇华伍村工作,践行了曾经的誓言。

自1984年以来,我校把“全国烈士县”红安作为思政大课堂,每年组织“红安行”,40年不间断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接受红安精神洗礼的学生超过10万人。

虽然已过去4年,高天歌仍然珍视那次“红安行”:“它在我心里种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让我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成为理想信念的“必修课”

“去红安前,我曾读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连夜做了五页摘抄,久久不能入眠。”高天歌回忆,那之后,他常常思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句话的意义。

到了红安,参观学习了李先念、董必武等革命先烈的事迹,高天歌觉悟,仅仅思考是不够的,要去实践,真正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浪潮中。

从红安回来后,他先后在枣阳市七方镇王岗村、宜昌市伍家岗区共同村、鄂州市长港镇人民政府等基层单位参加社会实践,连续3年获得学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红安行’是我树立理想信念的‘第一课’。”高天歌由衷地说。

这一课源于1983年。时任学校团委书记的杨杰首次到红安参观学习,被“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所震撼。回到学校,他向学校党委汇报了感想。

第二年,我校将红安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全国第一个在红安开展红色教育的高校。当年5月1日,首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74人前往红安参观学习。

“七里坪革命纪念馆里的烈士事迹感人肺腑,黄麻起义烈士纪念碑前的宣誓声响彻云霄……”首批赴红安学习的学生、现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孙国胜回忆,“每个人的思想和精神都受到深刻洗礼。”

“红安行”的所见所闻在学生中传播,引发了去红安的热潮。为此,学校不仅每年五月开展“红安行”,还在暑假组织更多的学生去红安社会实践。

新鲜劲儿持续了几年,有人提出:“每年都去红安,是不是换换地方?”对此,杨杰强调:“每一届学生都是新的,理想信念的传承需要一届届青年接力。”

之后,全校上下形成共识,把每年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实践课、党员骨干培训、特色党日活动都安排在了红安。“红安行”成为我校一代代学子锤炼理想信念的“必修课”。

打造立德树人的“金钥匙”

“你们是在乡村调研吗?”作为一名乡镇干部,高天歌对基层工作很熟悉,仅仅看了几张学弟学妹发来的照片,他就发现,今年“红安行”的内容更丰富了。

“除了参观烈士陵园,聆听先烈事迹,学唱红军歌,我们还在当地社区以文艺汇演的方式宣讲红安精神,走进英烈家乡调研乡村振兴……”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大二学生丁宇熹兴奋地与高天歌分享。

“今年,我们将‘红安行’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学生工作处处长许立桥介绍,“学生们通过‘看听学讲做’,凝心铸魂,团结奋进。”

把每年“红安行”的教育内容,与党中央的精神和要求接轨,一直是我校开展“红安行”的指南针。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如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摆在学校党委面前的重大课题。“红安行”成为解题的“金钥匙”。

当学生们看到烈士纪念墙上密密麻麻的英烈名字,听着不满18岁就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无不热泪盈眶。“红安行”极大震撼了学子们的内心。红安精神成为那个时代很多学生的座右铭。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学校结合党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要求,不断丰富“红安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在烈士碑前重温入团入党誓词,编演红军长征情景剧,学生们沉浸式地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和建党精神;举办交流会、辩论会“研学”,走进社区、乡村“实干”,学生们立体式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高天歌回忆,“我们深入革命烈士故居,寻访烈士成长足迹。老师们准备了党团知识竞赛,百余人的队伍里藏龙卧虎,每一题都引来十多人抢答。”

“社会在进步,学生在变化,但理想信念教育永远不变。‘红安行’是我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创新载体。”孙国胜说。

点亮成长成才的“航标灯”

两天的参观学习虽然充实而震撼,但对于红安厚重的革命历史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来说,却又显得太过短暂。

学校党委清醒地意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仅是一次参观,更不能是走过场、搞形式。“必须拓展广度和深度,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广大师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孙国胜说。

红安籍将军郑位三、中国共产党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许白昊、中共咸宁党组织创始人聂洪钧等革命校友的雕像在校园里落成,校友名人园、党史长廊、廉园等“全景式”教育基地相继揭牌,学生们在校园里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人人皆学。

40年来,红安精神薪火相传,点亮了一盏指引我校师生成长成才的“航标灯”。像高天歌这样,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成为许多学子的共同心声。

2015届毕业生张冬宝、2016届毕业生李姗,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参加“西部计划”援疆援藏,并最终选择留在当地,扎根边疆……近10年,我校超过60%的 毕业生在中西部省份就业创业。

一大批学子在红安精神的洗礼下成长成才。2015届毕业生何金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21届毕业生闻健获“中国最美大学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2022届毕业生方佳慧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武汉科技大学在红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始最早、坚持最好、人数最多、效果最佳。”今年已90岁高龄,曾任红安县宣传部副部长,多次为我校师生做宣讲的胡耿评价。

“我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不懈地开展‘红安行’,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石,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堪当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党委书记徐雁冰表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