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学校出席2025红安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校地共建大别山文化旅游创新研究院签约仪式

发布者: 编辑:李芳 发布时间:2025-05-20 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罗杰妮 赵士添 周以恒)5月20日,2025红安县旅游发展大会暨校地共建大别山文化旅游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在红安革命老区隆重举行。我校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任帅一行出席活动,与红安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领域迈入新阶段。

此次合作源于我校与红安县深厚的历史渊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郑位三同志1922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武汉科技大学前身),作为我校的杰出校友,其革命精神始终是校地共同的精神纽带。“郑位三同志‘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精神,正是新时代校地合作的初心所在。”任帅表示。大别山文化旅游创新研究院的成立,旨在系统整理大别山革命老区史料,助力地方政府开发红色研学路线,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现红色记忆,让大中小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

自2023年5月起,城市建设学院刘伟毅教授团队便深度参与红安的红色文化保护利用与“和美乡村”研究性实践,完成《七里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郑位三故居陈列布展设计》《郑位三故里马鞍山村和美乡村建设方案》等课题,为当地提供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文化旅游、研学营地建设等技术支持。“从文化资源梳理到项目规划、文旅策划,武科大团队用专业能力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让我们放心。”红安县文旅局局长罗军感慨道。研究院负责人刘伟毅表示,“此次校地共建的大别山文化旅游创新研究院,得到了学校、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一步将依托相关专业学科力量,重点深耕红色资源活化工程、文旅融合创新实践、乡村振兴等领域和方向。”

作为协议的重要内容,我校将立足在红安已建的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实践平台基础上,以校地共建大别山文化旅游创新研究院为新起点,鼓励教师到红安开展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引导毕业生赴红安就业创业。科技发展院副院长(正处级)佘春雨强调,“我们不仅要输送创新技术,更要留下优秀人才。"

后续,学校将依托大别山文化旅游创新研究院,持续助力大别山红色旅游城市发展联盟,深化政产学研联动,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如红安县主要领导所言:“刘伟毅教授团队有情怀,有担当,长期扎根革命老区,积极为地方建言献策。这次合作既是红色血脉的当代延续,更是新时代校地共赢的创新实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