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织布官局使用蒸汽机发电照明,到如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今天的参观让我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百年发展的艰辛与辉煌。”4月26日,在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一学生张书瑄,聆听了一节生动的湖北百年电力思政课。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由湖北高校青年传媒协会暨中国(湖北)高校传媒协会、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团委联合主办“探寻电力百年路,挺膺奋进向未来”湖北高校电气专业大学生走进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活动。
当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五所高校的30名电气专业大学生,共同走进湖北省电力博物馆,重温荆楚大地光与电的百年变迁历史,了解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北电力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湖北省电力博物馆的前身英商汉口电灯公司,成立于1906年,是汉口租界最早、规模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电灯公司,从这里传输出的电流,曾点亮了百年前汉口夜晚的第一束生活用电灯光。
最吸引大家注意的无疑还是一枚意外幸存的“240千瓦汽轮发电机转子”。它长2.4米、高1.45米,重约两吨,是武昌最早的民营电厂800千瓦汽轮发电机的转子,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保存相对完整的百年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它是早期湖北电力工业横遭浩劫的重要历史见证,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筚路蓝缕的见证。
从130年前汉口的一盏孤灯到如今的万家灯火,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电力系统,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读大学时,在校园里我一度习惯了万家灯火。而今走上工作岗位,看到成千上万次的调试才能保障一次送电成功,我开始读懂这平凡背后的伟大。”90后毛鹏飞2020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国网湖北省电力超高压公司工作,如今已经成长为湖北省超能电力公司变电工程二班的副班长。
“他们的技术展示,让我看到了控制科学以及智能感知算法在电力前沿行业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二学生杨卓蔚此前大多在实验室里模拟算法,而今天,他终于见到了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活的成果”。
为勉励电气专业学子,湖北省电力博物馆还向学生代表赠送书籍《百年鄂电:透过文物看历史》《百年鄂电:透过历史看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谢天添谈道:“这次参观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电力发展的百年历程,并看到了专业未来的前景,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专业的责任。”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夏茁榛 吴俊)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5dd49a8afbce4164963ad6258ffb70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