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校史】湖北工艺学堂首任提调——著名外交家、学者钱恂

发布者: 编辑:李芳 发布时间:2018-04-08 浏览次数:

   


但开风气不为师


湖北工艺学堂首任提调——著名外交家、学者钱恂


文法与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张继才 教授





钱恂(1853—1927),初名学嘉,字念劬,别号受兹室(一作堂)主人、积跬步主人,浙江省归安县(今湖州市吴兴区)人,清末民国著名的外交家、学者。

光绪24年2月26日(1898年3月18日),张之洞发布关于农务学堂、工艺学堂管理人员的任命公文,这是最早的有关湖北工艺学堂的公文。在公文中,钱恂以分省补用知府身份被派充提调。提调就是管理、调度的意思,在清代,提调是在临时设置的机构中负责处理事务的官员。公历4月6日,钱恂升任会办。直到光绪25年2月11日(公历1899年3月22日),被委派到日本,充任留日学生监督,钱恂在学堂履职期才告结束。

钱恂是公认的具有世界眼光的洋务人才,这与其出国经历大有关系。

1890年,他跟随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出使时,钱恂以直隶候补县丞的身份充当随员,薛则是出使四国大臣。1892年,钱恂跟随薛福成回国。出使三年,钱恂眼界大开。光绪帝师、曾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称赞他:“与谈泰西事,有识见,于舆地讲求有素,可用也。”不久,受其推荐,钱恂随龚照瑗出使欧洲各国,直到1895年应张之洞之召,提前回国,充任幕僚。

1897年5月,张之洞将铁政局改为铁政洋务局,管理洋务、铁路、矿务等事宜,委任蔡锡勇为总办、钱恂为提调,钱恂便成为张之洞洋务事业的左膀右臂。1899年,受张之洞派遣,钱恂赴日本,充当湖北留日学生监督,受命了解日本政治、经济各方面情况,日本对华态度,并与日本政界、教育界等交涉聘用日本教习、购置书籍等事宜。

1900年,钱恂参与中、俄关于帕米尔地区的交涉,他奉命在该地区勘察地形,写成《帕米尔图说》、《中俄界约斠注》,为清政府与俄国谈判增添了重要的砝码,当时的驻俄公使许景澄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1903年,钱恂携夫人赴朝鲜、日本、俄国。1906年,赴南洋调查学务,建议清政府设立华侨学校,招收华侨子弟入学。不久,暨南大学创办。

1907—1908年,钱恂以公使身份先后出使荷兰和意大利。在荷兰、意大利,钱恂深入考察研究,向清政府提出了很多发展经济、教育、文化,改良社会风俗的意见,还与出使国沟通、交涉,维护国家权益。在其交涉下,荷兰政府同意清廷在荷属殖民地设立领事馆,保护华侨,解决了三十年悬而未决的问题。

钱恂的才华颇受张之洞赞许,并被向朝廷保荐:“该员中学淹通,西学切实,识力既臻坚卓,才智尤为开敏。……洵为今日讲求洋务最为出色有用之才。”

钱恂自幼饱读诗书,涉猎经、史各学,因而学问淹雅,一生著述颇丰,涉及到小学、音韵学、文学、目录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有的著作在学术史上是奠基之作,如《财政四纲》阐述租税、货币、银行、公债,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货币学著作。

钱恂眼界开阔,思想开明,将二个儿子、一个儿媳、一个女婿送出国外留学。他自己不仅倾心于洋务,反对墨守成规,主张锐意改革,而且思想与时俱进,产生了反清革命思想,在日本期间,与孙中山尤其是章太炎过从甚密,甚至参加了革命组织光复会。

钱恂同父异母的弟弟钱玄同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侄子钱三强是著名的科学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