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新闻调查】将绿色低碳融入日常生活

发布者:刘欣怡 韩林祥 编辑:程毓 发布时间:2023-06-06 浏览次数: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其后至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不断走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倡导和日益普及的生活新方式。

当代大学生对此持何种态度,校园绿色低碳情况如何?近日,校报记者对127名在读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其是否拥有绿色低碳生活意识,并将此意识融入日常生活,97.64%的受访大学生给予了肯定答复。

如何落实双碳目标 六成受访者指向低碳生活

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穿了件“棉袄”,导致目前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影响,全球生态平衡时刻遭到破坏。在此背景下,中国于2020年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概念,做出了中国的“双碳目标”承诺。

“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的简称。其中,“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碳汇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我校医学院大一学生郑中阳,在校园中时常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回收快递盒、培养绿植、自行车出行等类似举动,都可在他日常行为中发现。关于双碳目标,郑中阳表示:“我对双碳目标的理论认知是,中国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于我而言,我需要做的就是低碳生活。”

平时做事不拘小节,但每次打印文件、资料,如果非硬性要求单面打印,她都会选取双面打印;笔记本记录相关知识点时,绝不会在一页仅留下洋洋洒洒几个字……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空间,节约可节约的资源,这是我校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赵怡萌日常的低碳行为。

“这样可以减少纸张的浪费,绿色低碳地生活。虽然这种事情微不足道,但我仍觉得意义非凡。”赵怡萌说。

对于双碳目标,赵怡萌坦言,她对其了解并不是特别深刻,但她会潜意识地留心身边的绿色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贡献微薄之力,推动国家双碳目标的落实。

对于阐释个人对双碳目标的理解,由此次所有调查问卷所整合得到的“词云图”显示,低碳生活居于首位,其次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耗能……

从细微之处、个人之行 低碳生活

随手关灯、拔插头,乘坐公共交通,打印时采取双面打印,培养绿植,垃圾分类处理,定期清理空调,保鲜膜包裹食物后放入冰箱……在诸如此类大学中可践行且可推动双碳目标落实的举措中,随手关灯、拔插头的受欢迎程度占比高达92.91%。

对于这一调查结果,赵怡萌表示在意料之中:“因为节约用电、注意用电安全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在大学校园中这些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普遍性广,可践行的可能性大。”

对低碳行为的判定,大部分受访者都有初步的认知。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行为的落实却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自己或身边人践行低碳行为的积极程度是多少?58.47%的受访者表明会注意,37.8%的受访者答复会积极落实相关举措。

“缺乏相关知识是大多数人无法积极去践行低碳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有可能因为大家并没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意义。”郑中阳认为。

在高中阶段,郑中阳接受过低碳生活的宣讲教育,知晓当前全球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全球气候变暖,便时刻关注我国气候变化。

“当在很多媒体平台上看到两极冰川消融,我不自觉就想尽己所能,出一份力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郑中阳说。在郑中阳的影响下,其室友余浩东、罗超等人也逐渐培养出绿色低碳意识,养成存快递盒、爱绿护绿等习惯,在日常校园生活中积极落实低碳行为。

个人观念的影响,低碳相关宣传力度的不足,以及重视程度的缺乏等原因,都导致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低碳行为不足。但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学生应担当起“低碳和零碳责任”,培养自身低碳意识。学校各级组织应利用校园内各种渠道,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宣传碳知识的公益讲座,让每位大学生了解目前的环境形势,让“绿色低碳”不再是一个只在书面上、口号中的词语,而是同学们日常生活细节中应有的习惯,真正从生活中减少碳排放。

由细微之处着手,从个人之行出发,营造绿色低碳环境氛围,是低碳生活在校园中存在的最佳落实形式。

大学生低碳行为 与时俱进、传播面广

双碳目标制定前,我校学生就经常组织与低碳相关的宣传实践活动。

2014年12月4日,我校医学院临床专业1305班在各教学楼开展了“勤关灯,少污染”的志愿者活动。2016年3月31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于校内开展了以“低碳环保,回收废电池”为主题的志愿活动。

在校园内,大学生将低碳宣传活动与低碳实践举措同时进行。校园外,他们也用多种形式传播低碳思想。

2017年6月15日,我校法学与经济学院实习生与黄冈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在黄州遗爱湖边共同开展了“节能有我,绿色共享”的低碳宣传志愿者活动,以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节约能源资源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关注生态环保,参与节能减排,践行绿色生活。

受国家双碳目标的影响,我校学生在2020年后的低碳行为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2021年7月12日,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校信息学院“智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燕儿谷附近6村进行入户低碳环保宣传,向村里的乡亲们宣传低碳环保中的低碳出行,以解决当地私家车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2年11月,正值双十一快递盒泛滥期间,为践行低碳环保、废物利用理念,我校研支团联合我校总队、城建学院青队组织“纸盒回收,爱心助学”活动,通过摆点回收双十一期间的快递纸盒来义卖,用来购买图书、文具等物资,捐赠给我校研支团服务地的青少年。

我校材料与冶金专业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紧密围绕“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主题与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发明创造。

2022年5月26至27日,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张华曾参与我校材冶学院、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的“科技支撑 助力双碳”主题科普活动,以专题讲座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双碳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所面临的挑战,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在张华眼中,大学生的身份和学习生活特点,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宣传者和探索者具有天然和特有优势。

“青春、阳光、知性是大学生的底色,大学生是双碳目标宣传者的理想群体;大学时代是人生思维最有活力的时期,大学中科技竞赛众多,大学生可以围绕‘双碳目标’,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开展降碳科技探索,为未来科技降碳探索新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不能只依靠国家、政府、各大企业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最有朝气的力量,更应该走在前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