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榜样。他们或许已不再年轻,但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却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减。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李友荣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银发榜样”的深刻内涵,为我们展示了退休后依然可以发光发热的精彩人生。

退休不褪色 教学一线的坚守者
2014年9月,李友荣教授正式退休。然而,退休对他来说,并不是职业生涯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他毫不犹豫地继续投身于教学工作,为硕士研究生讲授“机械振动”,为博士研究生讲授“冶金设备研究方法论”等课程,用他的渊博知识和几十年的科研与工程经验为培养新一代的科研人才贡献力量。
他深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高等教育中的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没有了行政事务,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总结过去的科研成果,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
为讲授“机械振动”这门课,他主编了《机械振动理论及应用》一书,并于2020年8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书中,专门开设一章介绍了机械振动基本理论在冶金装备,特别是轧机振动中的应用案例,而这些案例全部源于他承担的企业服务项目。这本书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和智慧,成为了机电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教材,为推动机械振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 “冶金设备研究方法论”课程中,他将自己及其团队几十年来的科研成果归纳总结为“冶金设备动力学分析方法”“冶金装备的数字仿真”“设备与结构的随机疲劳动态设计方法”以及“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四大部分。这些内容涵盖了工程领域科研工作的核心方法和经验,为博士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帮助学生们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少走弯路。
2020年2月28日,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他勇于创新,为其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举行了网上远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这是湖北省内的首次网上远程学位论文答辩会。他以实际行动为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他从未停止对教育的热爱,定期参加研究生的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他与学生们深入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他的参与不仅提升了学术研讨会的质量,也激励了学生们积极思考和勇于创新。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退休并不意味着离开教育,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行业学术的引领者 社会服务的践行者
退休后的李友荣,并没有满足于仅在校园内传授知识,而是将视野拓展到了整个机械行业。他深知,提高全行业的学术水平对于推动行业的进步至关重要。
他积极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他先后在武钢、邯钢、湘钢、新余钢厂、沙钢、武船、武重、上海中船708所等大型企业举办“设备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讲座。这些讲座直击机械行业当前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所介绍的基础理论深入浅出,工程案例内容丰富,受到了这些行业技术人员的热烈欢迎,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友荣教授还在企业的科技攻关和社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退休后,他依然活跃在科技一线,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他主持和参与了“武钢弹簧钢线材表面脱碳、折叠及划伤缺陷的控制与改进”“武钢CSP轧线检测与承载能力研究”“武钢条材总厂CSP分厂均热炉摆渡车车轮压力测试”等企业科研项目和设备改造项目近30项,为企业解决面临的难题,提供了准确详实的检测数据、科学的分析手段和决策依据,保障了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这些项目涵盖了钢铁、船舶、化工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他在科技攻关方面的广泛影响力和深厚实力。
今年,他已近八十岁高龄,为支持学校派驻江苏杨州的科技副镇长的工作,亲自到杨州锻压机床厂、江南铝厂等企业生产现场调研并商谈合作事项,不仅在技术上为企业提供了支持,更在精神上为企业技术人员树立了榜样。企业技术人员纷纷表示,要以李友荣教授为榜样,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团队建设发展 帮助青年快速成长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李友荣一直致力于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注重培养年轻人才,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帮助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快速成长。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让团队成员深受感动和鼓舞,被称为团队的“定海神针”。
团队老师说:“只要李老师坐在办公室,我们心里就有底!”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师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这些荣誉见证了团队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团队在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
近年来,团队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团队传承和发展的肯定。
退休后的他,依然忙碌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李友荣教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退休后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满价值和意义。(离退休工作处、机械工程学院)
【银发榜样1】湛从昌:传道授业六十载 耄耋犹怀育人心 https://www.wust.edu.cn/info/1591/455372.htm
【银发榜样2】毕学工:深耕钢铁冶金领域的学术楷模 https://www.wust.edu.cn/info/1591/455922.htm
【银发榜样3】王光华:既要钢铁林立,也要碧水蓝天 https://www.wust.edu.cn/info/1591/456482.htm
【银发榜样4】龚太平:校友心中的“娘家人”https://www.wust.edu.cn/info/1591/456582.htm